close
①不失焦的學習
每次期中期末考後都會引發大大小小不同的家庭革命
短則1-2天
長則1-2週
陣痛期症狀各有不同
有頭痛、流鼻涕(誤)
有魂不守舍、厭惡學習、摳手、放空、情緒不穩
若長期不解決,會再影響之後的學習...
而為什麼會有家庭革命呢?
我們大人深呼吸3次,想一想再問問自己
當我們看到分數時
是為了『發洩情緒』還是『引導孩子』?






當然我也不是聖人不可能不生氣
只是如果只是針對考卷本身
以上的『情緒』是否多餘了且失去焦點?
考試的面向很多





我不覺得考試應該廢除
考試應該用個開放的態度去看待
如果用以上
去看待考試,還會有這麼多情緒嗎?

分析一張考卷不難
理解孩子能力也不需要太多情緒
從以前到現在,孩子不論考幾分我都一直提醒自己『平靜』
平靜不是沒反應
100分也會說一聲厲害喔

30分我也會深吸一口氣然後睜大眼睛說等等考卷給我看
至少不要沒看見考卷就在想要給孩子什麼獎品(或吃拳頭和棍子)
考試是他們的成果
不應該淪為獎賞制的工具甚至是取悅大人的手段
每天陪伴孩子,看著他們寫功課、改功課
錯什麼對什麼,我們應該是最理解孩子程度的人
但常常擁有很多期待,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情緒
放下期待、平靜看待
沒有『應不應該要對』的題目吧
如果有的話,考駕照時就『不應該』會有人不及格啊!
考古題都給你了還有線上模擬考,比期中期末考還簡單呢?!
換個邏輯想,為什麼教了、考了N遍還是錯
沒有小孩喜歡當壞孩子
當然也沒有小孩喜歡故意考差
1.為了引起父母的注視-那應該從心理層面下手
2.不懂裝懂-這蠻常見的
3.真的有障礙-那就真的需要專業去評估
大人在教時也需要反覆確認孩子是否理解
如果只是講完就覺得『教』完,其實跟看YouTube 學差不多
而教和學也都必須『自己想要』
如果是被強迫的效果不會好
落落長打了上集
只是希望大人和孩子都能把考試視為一個階段的『評量』
而不是大人對孩子的『評價』
孩子對自己的分數、成績、學習要親身感受到這些都是自己的才會有責任感,進而就會希望自己更好
大人能做的是引導、是給予方法和觀察後續
學習的路還很長
還會遇到各種大小考試及挫折
一蹶不振就會換到孩子習得無助感
造成未來一系列更頭痛的問題
時代在變,30年前的問題還要被延用嗎
回想自己小時候考不好被狠揍時內心在想什麼?
不要被『小時候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牽制住了
分數就僅僅是個數字
粉專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504516379641647/posts/510725154936808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