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開學總是有各種大小事
昨天A孩媽打給我說A孩班導打給媽媽說他在學校的狀況
瞬間回到4年前也是剛開學
某孩是被班導拎著到校門口找我
班導也不管我是誰先抱怨孩子一頓才問我是小孩的媽嗎?
老師氣炸我能理解😅
但我比較想聽聽孩子怎麼說
班導最後說她還是會打給媽媽說今天的事情
回到基地吃完飯我才開口詢問小孩
有時候大人覺得的「壞」
其實小孩有他自己的想法
可能他們考慮不夠周到、想的不深遠、尚未有同理心、沒顧慮尊重
但他們的大腦本來就還沒成熟(有時候成熟的大人也會有思慮不周的時候)
當然也不是這樣就放過小孩
溝通、表達、聆聽、討論、重回現場(或是當場)演練一遍
回到A孩身上
我請媽媽回家請小孩寫出今天做了什麼,得到好的關注和壞的關注
當然,一定是抗爭+拗+胡鬧
媽媽錄了一小段給我,真是辛苦全天下的父母了
但這關一定要過
我們必須堅定以及適時換方法
下午莉莉跟朋友見面,我分享這樣的故事
沒想到朋友說:欸!我兒子好像也是這樣欸!你怎麼跟家長說的,我回家也要用在我兒子身上😆
嗯⋯爸爸媽媽們啊!你們真的不孤單
有太多小孩不會交朋友
他們需要經歷一遍又一遍好的經驗,才能有自信的使用「正確」的方式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不也是這樣(女生群體更為嚴重)
而剛升小一的孩子從自由自在的幼兒園進入制式化的求學階段
陣痛期長短不一定
大人的同理和陪伴也很重要
對喔!就是「大人的同理」
把我們想成那個年紀的自己,用孩子的思維想這件事就是同理
再用大人的智慧引導孩子
昨天倢問我:莉!你喜歡工作還是上學?
我毫不猶豫的說工作
她問我為什麼(她說因為她媽媽說喜歡上學,上學有下課但上班沒有🤣
我說我喜歡長大,什麼事情可以由我決定,不用再被指揮
這讓我想起A孩說想回到幼兒園,長大一點都不好
如果長大過程都是不好的經驗,任誰都不想長大吧
拒絕長大的人會演變成外觀像大人但內心是未被滿足的「兒童」
匱乏越深問題越大
扯遠了😆
總之
遇到事情我們不驚慌
看清楚全貌再做調整
用他們一針一毛努力戳出的作品來療癒一下

 

粉專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4vxv9zkJX/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共學對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莉共學團 的頭像
    莉莉共學團

    莉莉共學團的日常

    莉莉共學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