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低年級練習提升各種能力
中高年級練習「傳達」
傳達和表達有什麼不一樣
以莉莉的定義
表達只是把自己所想講出來(不用在乎別人接不接受理不理解)
傳達是有來有回的
你必須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對方,消化對方的回應後再把感受講出來讓對方理解
這個技能難在同時要輸入又要輸出還要思考更要抑制衝動的情緒
只要有一個系統稍有誤差,兩人(或多人)就沒辦法溝通
而也有人「不講出來」
讓我看看3個中高年級的小故事
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
故事ㄧ
某週三因為武帶頭跑出公園被我全部抓回來冷靜
武邊站邊委屈的哭了
對著樹大吼大叫
我走過去問他你跑出公園是我的問題嗎?
武憤怒的說道:我不喜歡這個遊戲,為什麼沒有人阻止實
🤷‍♀️🤷‍♀️🤷‍♀️🤷‍♀️🤷‍♀️🤷‍♀️我聽得一頭霧水
原來
一開始他們在玩警察抓小偷
芯說要加入,實本來就覺得芯已經在跟他們玩而武說要暫停重新分隊
實覺得不必要,所以叫大家繼續玩
武此時已經不爽,覺得實沒有在聽他說話
接下來武對著實生氣(但一直沒說他為什麼生氣)
大家看武生氣就叫他不要玩
武堅持要繼續玩,所以變成全部抓他一個
武跑出公園所以全部追出去
武憤怒的說他不喜歡大家追他一個
我問他:是不是你同意大家才追你?既然你不喜歡不高興為什麼不說出來,而只有你能阻止實啊?你真以為有救世主有讀心術嗎?
冷靜完,我讓武和實對話,才釐清楚以上的事情
旅行時我一樣跟霖說過
沒有人會讀心術,不高興不舒服請直接說出來,不要事後用其他無聊的事情報復
(我和小孩統稱這個行為叫「妹仔」😅
故事二
同一個週三
其實應該再更早一週莉莉珊瑚米米都覺得葵怪怪的
哪怪說不出來,但我們的雷達顯示「她有狀況」
當天以我對她的猜測我很直白的問她「你是不是怕我們討厭你?」
葵在毫無預警下眼眶直接泛淚
啊!我猜中了
葵一開始還想說沒有,但她看著我的眼睛緩緩的說出她也怕爸爸媽媽不喜歡她了
她怕她功課寫不完、課業趕不上、爸媽覺得她是壞小孩、我們也討厭她
我看著她問:有發生嗎?
葵想了一下說沒有
我說那心裡的小劇場是不是可以結局了
沒有發生的事想100回就變成好像有怎麼樣,但事實上沒有
其實葵的小劇場莉莉小時候也有
每次都深怕爸媽或喜歡的老師討厭自己
但純屬想像
故事三
宇的狀況是因為自己的固著而堅持關注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但卻忽視自己的事情
例如他明明很想下課跟同學去打球,但怕被慘電所以遲遲不敢開口,卻一直把安的壞習慣看得比自己的事情還重要🤷‍♀️
每天把自己搞得很不快樂
所以上週四,我和宇用筆談的方式處理
一方面他能經過大腦思考再下筆,另一方面他容易衝動,情緒在事實前面,就會被情緒牽著走導致氣得半天聽不見任何話
前半段至少有40分鐘都在引導,後40分鐘才找到癥結點
原來宇有一部分是吃安的醋,宇覺得自己對安很好,但為什麼安只對別人好🤣
所以事實上宇不討厭安,更精確來說他是有點喜歡安的,但由於在學校想打球又不敢開口的火沒地方發,就回來抱怨他搞不清楚到底喜不喜歡安
好吧
套在大人身上也是蠻能理解的
也有許多大人容易對自己最親最親的人展現情緒和肆無忌憚的抱怨
與中高年級對談需要接受他們的各種情緒
也需要讓他們清楚自己為何有這樣的情緒產生
有些事情沒有對錯
只有觀點不一樣
只有互相頻率對不對得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相信你
信任是共學的基石
老師們要想盡辦法讓孩子信任才能夠吐露真心話
真心話才能處理到情緒的根
長大後有時候處理的不是「事情」本身了
就拿武實吵架的事情⋯事情本身超級無聊
他們倆邊吵我還要在旁邊表情控管,捏自己大腿說不能笑出來、眉頭不要皺太緊🤣
不論低中高年級,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會不一樣
共學,我們陪著孩子面對所有事
再把這些事如實的還原給爸媽知道
也讓爸媽從旁觀察
 
粉專連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莉共學團 的頭像
    莉莉共學團

    莉莉共學團的日常

    莉莉共學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